本网投稿邮箱:396312141@qq.com|当前时间:2025-04-25 22:46:59

眉山市2025届高三地理教研会暨高考研讨交流会在眉山一中顺利召开

作者:陈云英 发布时间:2025-03-25 17:48:00

为深化课程改革,推动地理学科教学创新,提升高三备考实效,2025年3月19-20日,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眉山第一中学联合主办了“2025届高三下期地理教研会暨高考研讨交流会”。

眉山一中校长杨文超,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四川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白峡,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地理教研员邓海东,眉山一中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王怀福和余强以及眉山市高三地理老师共70余人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由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地理教研员邓海东主持。

IMG_4577.jpg

杨文超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地理学科在传统文科中得分难度较大,且学科融合性较强。开展综合性教研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科间教师的交流与学习,分享经验,从而提升整体地理教学质量,为高考助力。同时表示作为百年名校一定会为会议召开提供优质服务。

在专题讲座环节,张白峡老师以《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题,深入分析了此次八省联考中地理试题的考点、考向与命题思路。他指出,此次试题设计侧重于新概念与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别注重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张老师为高考备考提出了宝贵建议,如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以及注重多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阅读材料与信息提取概括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在上课环节,来自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的梁娟老师和北外东坡外国语学校的刘琼老师分别以《研时空尺度 析地貌演化》、《学科融合------以生物与土壤为例》为题,为大家呈现了两堂精彩纷呈的地理公开课。她们以高考真题为导向,针对高三复习现状,综合开发各种地理素材,为后期高考复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梁娟老师以2023年广东卷中巴音河流域为对象,引导学生从不同空间视角全方位认知具体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过程,同时利用地质构造与岩层变化的高考题,研究时间尺度上区域地理的变化过程,通过地理过程初探---必备知识总结---思维模型构建---实践应用的方式,从多角度、多维度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刘琼老师则以生物与土壤为例,通过课标与相关高考试题的呈现、分析,让老师们提高了对跨学科相关内容的认识,明确了跨学科备考的路径与方法,提高了跨学科试题的解题能力。

在点评环节,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地理教研员邓海东、眉山第一中学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王怀福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他们指出,两位老师的课堂活动环节层层递进,教学思路清晰,逻辑连贯,课堂设问精准,整体准备充分,采用问题式、情景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两节成功的公开课。

IMG_4579.jpg

本次会议共有五位老师进行了专题交流分享。北外东坡外国语学校的刘琼老师以《"AI+地理教学"在高考备考中的应用初探》为题,介绍了如何利用当下热门的DeepSeek等AI工具进行多功能协作,展示了利用AI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生成图片、视频与PPT等的过程,并分享了一些AI辅助的课堂管理技巧,如智能点名系统、个性化学习等,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但刘老师也指出,AI赋能功能强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对待。

仁寿一中南校区刘正华老师以《区域协调发展——以大都市圈为例》详细梳理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逻辑框架。并通过具体案例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数据、政策文件等,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挑战。

IMG_4578.jpg

来自仁寿实验中学的任燕老师、仁寿一中北校区的杨扶夕老师、车城中学的王艳琴老师接着分别作了题为《平衡原理的应用》、《生物与地理环境》、《省适应性考试评分给地理教学的启示》的专题讲座。

本次会议以“智慧赋能・融合创新”为主题,聚焦“AI + 地理教学”“学科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等前沿议题,通过前沿理念的碰撞、实践经验的分享与技术工具的应用,为高三地理教学注入新动能。承办方眉山一中党委书记熊玉平、校长杨文超积极协调各科室,以高效的组织、贴心的服务赢得参会者一致好评,彰显了“以生为本、以研促教”的办学理念。